為什么有的人總是精力充沛?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在高壓下愈挫愈勇?為什么有的人做事總是看上去游刃有余?這些都與人的感知力、注意力、情緒控制力、意志力、抗壓能力、韌性等心理素質有密切關系。正是這些心理內核的東西強大,撐起了外在的淡定、從容、優(yōu)雅及自內而外散發(fā)的光芒,同時,也是這些內核東西的羸弱,導致了焦慮、恐懼、迷茫、困惑及脆弱。
那么如何培養(yǎng)強大的心理素質呢?一個重要的捷徑是洞悉心理素質的活動模式。去駕馭自己的心理,首先要了解心理的“習性”,從而根據(jù)這種習性去選擇“蘿卜”或“大棒”,從而去“和解”或“鞭策”。自我與其心理特質看似共生,又如天敵,不能掌控,就有可能被奴役。幸好,這些心理特質都有一些共性的客觀規(guī)律,借由這些客觀規(guī)律,我們能夠更好地對其覺察、認知和控制,而倒“U”形曲線便是很多心理特質,如注意力、壓力、喚醒水平等普遍呈現(xiàn)出來的一種作用模式。
一、注意力的倒“U”形曲線
注意力是什么呢?對注意進行分散和集中的能力??梢哉f,注意力是一種即普遍又匱乏的能力,普遍是指每個人都自覺地具備控制注意的能力,匱乏是指真正能夠高度控制自己注意,不受外部干擾的人相對較少,而這種少并非由于這種注意力難以培養(yǎng),而在于大多數(shù)人沒有去刻意培養(yǎng)這種專注的能力。
能夠高度把控自己注意力的人,會獲得一種神奇的饋贈——進入“心流”狀態(tài),將之稱為“巔峰體驗”并不為過。在心流狀態(tài),人會“物我兩忘”,沉浸在自己所專注的事情里,大腦自動“科學”地屏蔽一切外部干擾,這也就是很多藝術家、科學家常會進入的狀態(tài)。
進入心流狀態(tài),對所從事的工作的任務類型、任務難度,即刺激水平,有一定的要求,研究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刺激水平適中的情況注意力的集中最好,如果刺激水平過低,則不足以全部激發(fā)注意力,而在刺激水平過度時,則容易導致注意渙散。注意力與刺激水平呈現(xiàn)出倒“U”形的關系。
表1 不同刺激水平下的心理狀態(tài)
圖1 刺激水平與注意力的關系
二、動機的倒“U”形曲線
瓦倫達效應很多人熟悉,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者瓦倫達演技精彩穩(wěn)健,在一次重要演出前,反復自我暗示“這次很重要,不能失敗”,最后表演時不幸失足。適度的動機可以激發(fā)人應對困難時的心理能力,但是動機過強,則可能導致效率和效果反而下降。動機的最佳水平與任務難度相關,任務越簡單,最佳動機水平越高,任務越難,最佳動機水平越低,如圖2所示。心理學上稱這一定律為耶基斯-多德森定律。
圖2 耶基斯-多德森曲線
三、喚醒水平的倒“U”形曲線
喚醒水平是指一個人心理和生理上的覺醒狀態(tài),可以簡單理解為感知覺、注意、情緒、意志綜合的心理水平的激活程度。也許很多人期望那種“懶洋洋的自由”或完全的“無憂無慮”,但是真正的“懶洋洋的自由”或“無憂無慮”降臨的時候,他會發(fā)現(xiàn)這不是他最愉悅的狀態(tài)。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人偏好最佳喚醒水平,而每個人又有自己的最佳喚醒水平,高于這個水平時就需要減少刺激量,低于這個水平時就需要增加刺激量。刺激水平與偏好的喚醒水平之間的關系同樣也是倒“U”形曲線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特別忙的時候希望閑下來,而特別閑的時候又容易“閑得慌”。
圖3 刺激水平與偏好的喚醒水平的關系
倒“U”形曲線本質上揭示了人最好的狀態(tài),是各項心理特質保持在適度的狀態(tài),這是一種自我內部的適度調節(jié),而在自我在向外延伸的過程中,同樣應遵循東西方哲學中提到適度原則,論語的“中庸之道”、亞里士多德的“適中原則”、亞當斯密的“適宜性”都體現(xiàn)出這種倒“U”型的思想,具體確定“適”的“量”需要個人在不斷自我覺察中平衡,這也正是老生常談的“認識自己”與“自知之明”。
作者:漢哲咨詢集團 張少杰
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,查看更多資訊
2017,漢哲管理咨詢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9018895號-1